如果你問我那個導演最愛爵士,很可能是Woody Allen,他幾乎每一部電影都是爵士,自己本身也是個Clarinet Player,常有演出,吹的怎樣我不知道,或許我哪些住在紐約的朋友聽過。話說我的許多朋友對拉拉鍊的抱怨多半是針對男主角那個爵士樂音樂人的形象與音樂刻畫的不倫不類,不過或許是故意的,所以電影裡他沒有變成爵士樂救世主,其實導演另一部電影Whiplash也是這樣,把一個音樂人的理想與能力刻畫的非常戲劇性,做戲嘛,誇張一點沒辦法,好看是好看,但對於一些音樂人朋友來說,就有點虛張聲勢,嚴重的話就是侮辱了理想咯。
Woody Allen鍾情紐約人人都知道,大部分電影的場景都是紐約,近幾年則開始有紐約以外的故事了,最新的電影Cafe Society描寫的則是30-40年代的好萊塢,對沒有在好萊塢生活過的我來說,這電影裡荒謬的好萊塢與所謂的愛與遺憾很接近我所認識的娛樂圈。這部片依然充斥著WoodyAllen的老把戲,愛看的人如我,對那些喋喋不休的台詞是不會覺得厭煩的,總在等待者他的下一個twist是什麼?這一次的選角對我來說有點不協調,兩個主角都不是我喜歡的類型,Kristen Stewart木無表情的臉讓我想起他又要找個吸血鬼當男朋友了嗎?,Jesse Eisenberg的臉則有一種“別看我一副小鬼樣,我很醒目很聰明的以後賺錢會比你多“的感覺,隨著電影發展下去,卻也接受了因為個人偏見而引起的不協調感,至少整部戲沒把他們拍的惺惺作態。
兩個才華有限的人來到好萊塢,以為有機會闖出名堂,卻因生活而臣服於潛規則之下,在愛與愛之間的選擇,關鍵是誰先到還是誰比較有錢?在理想與理想之間的選擇,關鍵是哪一個有價值還是哪一個比較容易?在浮華璀璨的好萊塢追求夢想的兩個人,除了到處跟人打交道以外,閒來沒事就在比華利山看看明星們的大房子,對好來塢的各種虛偽膚淺揶揄一番,然後老套地以為對方甚有想法,出淤泥而不染,同病相憐地相愛起來,正當你以為兩人有情飲水飽,將會“好萊塢式”地有美好的結局之際,劇情急轉,女主角的富有兼有影響力的前男友拋妻棄子找回她,她對愛人說:“他本來就比你先到的。“就做出選擇了。但小子不可憐,化悲憤為力量,當不成演員也不一定無法好萊塢生存,憑著自己的口才與人緣,也順利當上了奢華的俱樂部的揸Fit人,人人都是他的兄弟朋友,順便娶了個胸部更大的女人當老婆。
有一天,舊情人帶著老公到來,小子看舊情人完全變成了他們從前所揶揄虛偽又喜歡說自己認識誰又認識誰的人,真是“靈氣早被污染”,他自己當然也好不到哪裡去,是個高級的混混,但他們對變成自己從前討厭的人有簡單又像廢話般的解釋:“時間會過去,生活要繼續,人會變。”兩人相約出來互訴衷情,用一晚時間完成當年沒有完成的事,煮晚餐,到爵士酒吧聽歌,一整晚沒睡,在清晨的中央公園裡再解釋當年做出選擇的苦衷,坦承自己還愛著對方,但是...個總有個他媽的但是。說不下去了就用一個吻來畫下句點,隨即各自回到自己所選擇的人生裡。
看到最後真的是會罵一句粗口,丟,愛就係埋一齊啦甘懶多野講!
這是部現實又荒謬的,跟拉拉鍊相近,關於好萊塢,關於追夢,關於遺憾,關於爵士,但是個成人版又不夠夢幻的故事。這樣的人生或許可以用戲裡面裡面的其中一個金句來總結:Life is a comedy written by a sadistic comedy writer。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