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星洲日報] 苦中作樂

出席羅憶詩的發片記者會,這張唱片一做就是3年光景,說是3年,當然不是像上班一樣每天埋頭工作8個小時,3年後才完成。不是這樣,中間有很長一段時間是花在懷疑與推翻,等待與醞釀上的,一張唱片如果資源充足,集中地做起來,三四個月頂多半年時間大概就可以完成錄音與製作了。

不像從前,近年內有感本地唱片圈其實不是大型唱片公司撐起來的,而是散落四周小小的個體與集團一人做一點勉強湊合支撐著的。大型唱片公司早就沒有多大的資金可以花在本地製作上,是那些歌手與音樂人,各自組成小集團冒著風雨繼續前行,大家早就不再喊著偉大的口號,只抱著小小的私心去自我完成。前陣子不時還聽見人抱怨,久了,把抱怨的力氣也省下,同情分沒有人願意拿,索性邊生活邊製作,四處奔波找不計酬勞一起合作的夥伴,一兩個月寫了幾首歌,一兩個月完成一小部份。中間找些商演代言顧著生活,疲憊的時候沉澱一下,好好想想是不是要放棄,也擔心作品萬一不受落的話,後路是甚麼,就這樣斷斷續續地做,沒有兩三年,當然做不出來。這種克難已經不是新聞了,本地許多歌手與音樂人都是那樣相濡以沫地互相支撐,直到作品熬出來為止。唱片做好了,歌手去宣傳,音樂人又找別的案子參與,總之已經不太可能會等到有唱片公司開案了,那就自己開案吧。

朋友對我說,有了家庭後,很多事都得先考量一下生活的必須,然而這輩子都在做音樂,那是他做得最好的事,還是得靠撿些需要音樂的活兒來生存。有餘力就搞搞別的事來當作鋪路,畢竟才華這事,很多時候是像石油那樣的稀有資源,會用盡,大家都預測不到自己到哪一天才真正江郎才盡,趁還有想法還有體力,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年輕一點的還會把揚名立萬當成終極目標,走著走著就務實許多了,大家往自己所相信的方向去努力,沿途遇到對的人就拉著一起走,碰見欣賞你的商家,從年度廣告預算中掏一筆出來幫你一把,一張唱片那樣走下來,養活的豈止是幾個人?那些需要用音樂療傷的,那些只能憑藉著歌詞抒發的,甚至那些需要藉由音樂才能被啟發的,算一算,流行音樂實體市場再不濟事,仍然是擁有極強大感染力的通俗文化。

或許時代真的不一樣了,音樂仍然被大量地需要,只是報酬不再從使用者這端一分一毫那樣賺回來,而是由少數幾個單位一次過買單,綁著其他的品牌一起出擊。就繼續苦中作樂吧,還是有希望的。

Unknown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Instagram